入秋了

入秋了

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

伴侶

昨天聽一位準備結婚朋友的分享,他有許多的擔憂,擔心嫁了就一世,擔心自己逼得對方太緊,擔心彼此無法溝通

從拍拖到結婚,其中一個關卡是看見對方的不足,看到自己的不滿,然後如何過渡。最初拍拖的時候,他的好總是蓋過他的不好,自己的不滿,又總是被濃情所融化。當日子漸久,甚至踏入婚姻時,這些不足就成為每日生活的一部份。如果繼續注視不足,繼續不滿,很容易就由包容變成忍受,又從忍受變成麻木,麻木演變心入侵了溝通,關係就很容易出現裂痕。

伴侶關係中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性,你眼中的不足或許是別人眼中的優點,而在相處之中,這些特性更不是一成不變,而是走位和互補。他不愛整潔,你為他打點生活細節,你害怕骯髒,他負責除蟲洗廁所。這些走位和補位,有時是自然而然的,也有時需要二人的溝通和表達。

我們有時害怕破壞關係,所以放棄表達和溝通,將不滿埋於心底,然而關係並不只是一個互相愛錫的過程,還是一個互頂和互包的過程。就像舞蹈,就像藝術,二人的每一步都在構成整段舞、整幅畫,即興的舞者,實時的沙畫家。


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

最好的決定(上)




書架上有一本小時候買下的書《浪花在微小》,當中有一篇故事叫〈最好的安排〉,雖然我沒有信仰,但是我也常常想起這個故事。故事是這樣的:

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

聽自己內在的聲音

「直覺和理性的聲音不同,卻同時運作。差異在於,理智會大聲喊『你應該去做』,而直覺會悄悄告訴你『你能做什麼』,這時候請你傾聽『你能做什麼』,那才是最能形塑你的角色的聲音。」(Steven Spielberg(史蒂芬•史匹柏),電影導演—哈佛大學)
(source: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BlogArticle.aspx?ID=17179)

有時我們會有很多想法,我們不知道哪個想法才是正確,如果去到這個時候,不妨讓自己做幾下深呼吸?

當人做幾下深呼吸,整個人開始平靜下來,就會開始聽到不同的聲音,其中有一把或多於一把是內心的聲音。但是我們怎樣分辨哪一把是內心的聲音?上面是其中一個方法:「I should」VS「I can」。

試做幾個練習?

關於健康:「我應該做運動。」 「我可以早一點睡覺。」
關於未來:「我應該作好準備。」 「我可以放開自己去嘗試。」
關於與人相處:「我應該討人喜歡。」 「我可以坦誠地與人相處。」

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其獨特的聲音,當人願意聆聽,放慢自己的急燥,用心去聆聽時,就會聽到理性以外,來自內心的回應。


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

活出來的生活

我們可以想未來、可以想過去,但當下的生活是活出來的。

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,想想自己做了的決定、想想自己決定如何影響將來、想想未知、想想許多不知道是否會發生的事情。

「每日三省吾身」,是的,如果每日只是做幾番反省的確不錯,但是如果每件事都做幾次反省,而且反覆反省,第一次是整理、第二次是反省、第三次反省自己的反省,再之後的就是自相矛盾、猶豫和迷失。

過多的思慮,帶來的是少行動。精神全都花在想想上,自然沒有方向、沒有動力去做。然而,生活是活出來的。有規律的生活是因為每天有條理地生活,定時清潔、煮食、收拾、工作、運動、休息;有意義的生活是因為開放自己,接觸不同的人和事、堅持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情、投放精神和時間、全情投入。

我們可以想,我們想未來、想過去,想想未來為我們帶來的動力,想想過去經歷帶來的成長。然後,我們會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,知道自己可以怎樣活,要朝著什麼方向前行。


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

無法教授的(續):學習與成長

在學校我們學習,但是卻不代表我們成長。
從學習中增加到的是知識,而成長之中獲得的是智慧。

網上小故事:

顏回愛學習,德性又好,是孔子的得意門生。

一天,顏回去街上辦事,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。他上前一問,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。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:「三八就是二十三,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?」


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,施一禮說:「這位大哥,三八是二十四,怎麼會是二十三呢?是你算錯了,不要吵啦。」

買布的仍不服氣,指著顏回的鼻子說:「誰請你出來評理的?你算老幾?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,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!走,咱找他評理去!」


顏回說:「好。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?」

買布的說:「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。你錯了呢?」

顏回說:「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。」

二人打著賭,找到了孔子。孔子問明了情況,對顏回笑笑說:「三八就是二十三哪!顏回,你輸啦,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!」

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。他聽孔子評他錯了,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,交給了買布的。那人接過帽子,得意地走了。對孔子的評判,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,心裡卻想不通。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,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。

第二天,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,要請假回去。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,也不挑破,點頭准了他的假。

顏回臨行前,去跟孔子告別。孔子要他辦完事即返回,並囑咐他兩句話:「千年古樹莫存身,殺人不明勿動手。」

顏回應聲「記住了」,便動身往家走。
路上,突然風起雲湧,雷鳴電閃,眼看要下大雨。顏回鑽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幹裡,想避避雨。

他猛然記起孔子「千年古樹莫存身」的話,心想,師徒一場,再聽他一次話吧,又從空樹幹中走了出來。他剛離開不遠,一個炸雷,把那棵古樹劈個粉碎。顏回大吃一驚: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啦!難道我還會殺人嗎?

顏回趕到家,已是深夜。他不想驚動家人,就用隨身佩帶的寶劍,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栓。顏回到床前一摸,啊呀,南頭睡個人,北頭睡個人!

他怒從心頭起,舉劍正要砍,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「殺人不明勿動手」。他點燈一看,床上一頭睡的是妻子,一頭睡的是妹妹。

天明,顏回又返了回去,見了孔子便跪下說:「老師,您那兩句話,救了我、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!您事前怎麼會知道要發生的事呢?」

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:「昨天天氣燥熱,估計會有雷雨,因而就提醒你『千年古樹莫存身』。你又是帶著氣走的,身上還佩帶著寶劍,因而我告誡你『殺人不明勿動手』。」

顏回打躬說:「老師料事如神,學生十分敬佩!」
孔子又開導顏回說:「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,實則以為我老糊塗了,不願再跟我學習。你想想: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,你輸了,不過輸個冠;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,他輸了, 那可是一條人命啊!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?」

顏回恍然大悟,「噗通」跪在孔子面前,說:「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,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。學生慚愧萬分!」

從這以後,孔子無論去到哪裡,顏回再沒離開過他。

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

Time時間

現在時間的工具多了,我們卻常常忘了時間。

還記得小時候,那時我們沒有手提電話,於是每次約會都會提早出門,特別是去一些未去過,要乘坐交通工具的地點,預早半小時到達也是等閒之事。這個習慣也許源自父親,老一輩的人沒有手提電話,甚至連手錶也是貴重物件。因此他們往往會預早很多去一個地點,就像是坐火車返鄉,往往預早兩個小時。而事實上,那個時代的人為了守時,絕對不介意等待。

我們現在多了手錶和手機,但是我們卻誤了時間。有的人會把自己手錶的時間調快十五分鐘,為的是叫自己預早準備,預早出門,但又常常拖到實際時間的最後一秒。有的人因為手提電話的方便,自己遲到也毫不內疚,認為遲了就致電告知對方,這已經叫做有交帶。更有甚者將遲到當成慣例,你遲我也遲,預約的時間只是空口白話,原定中午相見,碰面時經已黃昏。時間,彷彿失去了它的時間。

最近天氣反覆,經常忽然下雨,因此出門的時間比較難安排。雖然我乘搭最不受天氣影響的交通工具,但是往來地鐵時總要在經過露天的道路。因此有時雖然能夠準時,但是走在路上時卻是最大雨的時候,濕了半身。看著窗外的大雨,我心中忽然有個問號,如果是父親那一代,他們會怎樣做呢?

「出門觀天色」。他們會在需要出門的前一天把東西收拾好,如果知道會下雨,就更加作好準備。在需要出門的時間之前,如果看見天氣稍為改善,可能就會把握時機,立即出門,運氣好的甚至能躲過大雨,乾爽地到達目的地。

現代生活多姿多彩,通訊科技又發達,我們往往捉緊時間去做最多的事情。但是怎樣運用時間,做了些什麼,有時連人自己也不太清楚。如果,香港人願意花一點時間,試下回顧一下生活、提早一點出門、喘息一下,或者香港會更加美好。




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

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── 續「愛」

繼愛與不愛之後,發現女孩子較常用的說話模式真的很特別,又再明白多一點為什麼這麼多男人都在言語或表達上被考起。也比較明白為什麼很多助人專業都是女性為主。

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
「feel到,feel到」錯!

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
「你真係好開心喎!」正確。

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
「你隻眼都係度笑緊啦!」正確。

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
「feel唔到喎」唔...可能正確,可能錯。

*正確全部需要備註:對方收貨。

其實,問題真的是問題嗎?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嗯,這是問句,有問號,有是與否,但是標準答案卻絕不是回答是或否。「feel到」、「feel唔到」都不足以回答這句,因為需要的不是回答(理性),而是回應(情感)。

回答是需要一個答案,而回應則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反應。當有人問「你feel唔feel到我好開心?」,你只要給予一個反應,讓他能夠繼續表達,或者讓他覺得自己表達了,表達夠,而你也接收到,他就已經收貨,而這個反應可以是表達「好奇」、表達「明白」,甚至是「不明白,不覺得,但我想聽」。如果你在此刻能夠將他心中「開心」底下的感受更進一步地點出來,讓他又更進一步講下去(講只是其中一種表達方式),他會更加覺得你真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。

這種問題不是理性問題,而是情感交流的一種互動。所以當人用理性去理解和消化時,往往會覺得難以消化和理解。就像用一個下圍棋的電腦去畫畫,往往都是事倍功半(呃,事實上能畫出畫已經很不錯,即使只是火柴人)。

P.S. 女性較常出現,但男女都會有這種交流和表達的需要,而事實上,很多人都對這種交流有眾多錯誤的解讀和演繹,日後有機會再談。

同類問題包括:
「我好唔開心啊?」
「你明唔明啊?」
「你愛唔愛我?」
「其實我係咪好差?」
「我靚唔靚啊?」
「我今日有咩唔同啊?」